安寧療護運動推展三十年來,關於死亡準備議題的討論,與臨床實際需求,仍有一定的差距。淨心文教基金會於7月6日邀請證因法師,講談生死學──《臨終關懷與靈性照顧〈二〉》。從個案範例、臨床說法等角度,探討死亡準備的內涵與實際操作。
隨著死亡的逼近,末期病人常會出現生氣焦慮、憂傷等負面的情緒,病人因為面臨生命終點,常因無法找到生命的意義,而感到無助。因此,末期病患的生命觀,必需建立在世間生命與靈性生命上,來肯定生命的意義,進而達到理想的善終境界。
死亡準備即是生與死的教育,在沒有死亡準備的情況下,面對生命的結束,往往造成恐懼。因此,需要臨床「宗教師」之專業協助,依照臨終病人信仰不同,臨終病人接受「宗教師」的開導很重要。以佛教來說,法師的開示與說法,關係著病人能否放下、死亡準備是否圓滿,及病人往生後家屬的悲傷輔導等問題。
有生死智慧,就不會有生死困頓。臨床佛教宗教師參與臨終照顧,結合修行與照顧,用生死智慧協助病人完成臨終前的修行。所以,面對生命的極限,醫療的效果已達極限,病人不得不面對死亡時,如何透過一套方法努力,幫助臨終者提升內在力量達到善終,是靈性照顧的最重要內涵。
臨終關懷與靈性照顧其核心理念有四──1、正視及接受死亡。2、全人的照顧:除了身體的照顧,並要佐以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成長。3、藉由溝通告知病情:讓病人接受死亡,及早做死亡的準備,而能夠得到善終。4、團隊合作:安寧緩和醫療的相關專業人員,將佛法應用在臨終病人的靈性照顧上,以善終為目標,達到病人痛苦的緩解,使病人獲得心性的成長,心智的成熟。
執行的重點,法師協助病人達成靈性照顧目標,主要依據:1、死亡準備;2、臨床的法門學習。「死亡準備」是指幫助病人完成心願,與家人的和解、道別與放下(沒有遺憾);以正向的心態面對死亡等。「法門學習」則是幫助病人,透過念佛、數息等方法,學習提升內在力量,培養內在的安定力量。
總結「靈性照顧」的意義:在消極方面,是幫助病人消除痛苦,提升其生命力;在積極方面,是幫助病人心性的成長,心智的成熟,以有限的身心做無限的心性成長,達到善終。
延伸閱讀》當我面對死亡時
請點選》報名《佛法講座》
請點選》下載《佛法講座》MP3、MP4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