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給實修者的指導



修行為什麼這麼困難?凡夫心在未經調伏之前,都是散亂的;散亂心如風中之燭火,無法呈現穩定的事物形象,整合其原因,在於我們不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,不瞭解自己在生命中的角色,感覺和所有人是分離的。修行的目的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和增進覺知,是為了啟發對自我的瞭解。一旦我們瞭解自己,就能瞭解他人,終止痛苦。一旦我們看見所有生命都被拘捕在這個陷阱裡,一種深深的慈悲心將自然生起,它會促使我們決心利益一切生命。

《心湖上的倒影》這本書,是作者──丹津.葩默於19961997年在美國,以及1998年在澳洲所做的一系列講演錄音,經謄寫、編輯後出版的。閱讀過《雪洞》一書的讀者,相信對於丹津.葩默不陌生。


丹津.葩默1943年出生於英國倫敦,二十歲時到印度旅行並遇見她的上師坎初仁波切。以累世因緣依止藏傳佛教出家,並在喜瑪拉雅山雪洞中閉關十二年,乃發菩提,遊化全球,隨機度眾。她在臺灣的講演與受訪記錄,結集成《雪洞出紅蓮》一書,膾炙人口,影響至深。

看到了丹津.葩默努力不懈的修行毅力,並深受感動。在本書中,她以多年的修行體悟,為我們闡述禪修中對於止觀、覺照與心性應具備的正確知見,釐清藏傳佛教系統中上師、金剛乘與觀想的意義。此外,針對女性在佛教中的角色與定位,她也以專文討論,並期待獲得尊重與正視。

閱讀本書,丹津‧葩默從自己的生長過程說起,娓娓道來,語調平易近人,彷彿一條潺潺輕語的小溪,不知不覺間被她的言語攝受,心湖愈趨穩定與清明,即使她談到「開悟」這件深奧的事情,描述的方式也很親切,令人感覺開悟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情,它能夠被瞭解也可能會發生。

丹津.葩默用生動的譬喻和清澈的洞見,打破許多人對於禪修和藏傳佛教的錯誤觀念,以及生活與修行觀念的迷思,讓我們時刻保持覺知,以清明的心活在當下。安心法門甚多,要訣在遠離憒鬧,擇一靜處,繫心於所緣境。儒家言定靜安慮得,有如佛家止觀之道。止觀成就,則定深慧現。智者之所以能攝人,在於其心常處三昧,心清淨故身語清淨,誠則靈,靈則感應道交。

註:以上介紹的書籍,淨心文教基金會已經上架,歡迎讀者借閱。〈部分文字資料整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。〉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