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◎釋法觀 2013.7.20
當阿姜查向阿姜曼請教,如何將戒定慧詳盡且精細的教法付諸實踐的問題時,阿姜曼告訴他,雖然這些留下來的教導的確是無所不包,但論到它們的核心實際上卻非常簡單;有了念住(覺知)的建立,如果見到了內心當中每一個事物的生起……當下便是修行的真實之道。
《如實之道》〔按1〕主要是收集了阿姜查一些外國比丘弟子們的開示,來紀念他們的老師阿姜查。這些開示,繼承其師之風,各各切入闡發,希望提醒、指出如實修行的正道;篇篇不論短長,都如堅固鑽石般地發出璀璨光芒,亦如寂闇夜空中顆顆閃亮的星光。筆者自己即使到今天,拾卷任讀三兩篇,都會回攝身心,彷彿醍醐灌頂,頓感清涼──能回思如實法要、盡歸道品,多好啊!
這是十三、四年前筆者翻譯的一本書,是Seeing
the Way一書大部分內容的選譯。當時的修行與翻譯心境,有其考量,選擇略過了幾篇,因緣雖如此,應還不失其完整與美好。
隨著自己遭遇自心更多各種各樣的狀況後,更能感受這個傳承這樣簡潔而直接的教導──它的珍貴!當我一次次看著這《如實之道》中的任何,就愈明白當時在泰國烏汶遭遇這本書(英文原文)時內心受到震撼之所以,同為出家比丘,我是如何地受到他們的激勵而感到歡喜!
也許它太樸實,也沒有詳盡繁博,有時一本智慧的好書,仍舊顯得孤寂。大部分的人都想抓取吧!即使我們學佛、談修行的人一不注意一樣在抓取,離開如實觀心,任評、不如理作意便起。
人的習性不都一樣嗎?!苦的生起原本只是那樣,我們執取它為實有、怕它一直存在,喜歡、不喜歡,想要、不想要,應該、不應該……的習性,想趨樂避苦,成為惱苦的根源;種種推或拉、恐懼排拒或抓取的心更相續生起,惱苦不盡、輪迴不休。對樂受的貪著執取,也一樣不離習性的另面,脫不了一體兩面的習性;不明了它亦短暫、無常、非實…,人心卻受制約,不得,則受苦、造業。還有很多自以為是……等等,一樣是那樣的堅固自我與執取。
書中在在切入重點,不離生活、不離內心,涵蓋的正是徹覺者佛陀的智慧,其實也是人人內心可以有的那個知道、醒覺和明白。這個,就是我們一般習慣稱為聖諦、覺支、緣起的流轉與還滅、中道、八正道、波羅蜜…等等的這些道品。這並不是學佛者才需要,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、可以努力的、可以讓自己更好的、可以達到的。只要掌握到了重點、對了方向。這是生命的向上與明白,無關於宗教。
× × ×
阿姜蘇美多說:「人生總有一些痛苦、不舒服、不如意和醜陋──如果我們不能如其本然地去認識、覺知它──不能遵循法的教導來看待它──那麼我們必然由此創造出一些麻煩。出生到死亡之間,變得非常自我,伴隨著種種的恐懼、貪欲和困難。」
「而當我們就只是如其本然地觀察生命,那麼你會發現其實一切都好好的:欣喜、美麗、愉悅,就是這樣;痛苦、不適、生病,也只是實際的那樣。我們始終能夠平常心地面對這種生命遷動和變化的軌則。」
「我們已經帶著完全的覺知準備接受一切的可能:生病或健康,成功或失敗,快樂或痛苦,覺悟或是完全地絕望。我們不會去起這種念頭:『我只要得到……;我只想有……;我只希望美好的事情發生;……………』這些念頭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狀態,不是嗎?…………………『如其本然地接受每一件事物』,對我們而言這就是『法』:不論是快樂或痛苦,覺悟或完全的絕望──每一件事物!如果我們這樣地練習,那麼絕望和極度的苦惱將帶領我們達到寧靜與安祥。」
巴山諾法師說:「中道是當我們有了正精進、正確的意向和正確的覺知時,在心中所自然生起的那種自在。只要修行是『正確的』,心安然而不過份費力,我們就能單純地看著心中不同的狀況生起並且明瞭它們的特性。」
維拉達摩法師說:「我已然看到問題(麻煩)的原因並不是苦受本身,而是『不想要』的那種特別的感受。『想要』是個非常狡猾的傢伙,它以各種面貌出現。」
布拉瑪旺索法師說:「……這是一種謙卑的領悟,不再沾沾自喜地以為達到了什麼大不了的,而只是以平常心來看待所邁出的每一小步──事實證明它更能奏效。」
「『成為……』就是痛苦的同義詞──只要你想成為任何事物,必然帶來痛苦。」
伽維沙考法師說:「不要認為是你在受苦。『苦』不是你;你不是『苦』。『苦』不住在你身上,你不住在『苦』當中。『苦』生起,存在,然後消失。」
蘇吉多法師說:「無論是深具價值的、無關緊要的、還是毫無意義的,再也沒有聲音可以玷染這種傾聽的心本具的寂靜;而這種完全地接受是永恒無盡的慈悲。」
「心態上掉入一種總是想證實、達到、或是死抓著什麼東西不放──一種相當自我意識的奮鬥當中;但終究不能導向冷靜、離執或解脫。」
「有時候我們需要嚴格修行,有時候我們需要與世隔絕;有時候我們卻需要「紅鼻子馴鹿」〔按2〕來喚醒我們──從自己的世界當中覺醒過來。」
穆寧多法師膝蓋的舊傷復發,醫生說,小手術,兩、三個星期就好,沒想到過了兩個月,三次手術,現在連走個路都很困難……我這輩子毀了。有誰聽說過一個佛教的僧侶沒辦法盤腿坐著的嗎?…………老師阿姜查來曼谷,法師去見他,「噢,師父!原本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;醫生說兩個星期會好,現在都過了兩個月了……」當時的我是一付可憐兮兮的樣子。他現出臉上的驚訝表情,強而有力地告訴我:「你的意思是說,它『不應該』這樣子發生嗎?如果它『不該』這樣發生,它就『不會』這樣發生!」這真的對我有了作用;我無法形容那一刻是多麼有意義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…………。
阿瑪羅法師說:「當我們具備了完全的『接受』,領悟到了就只是保持知道,對於經過我們內心的一切事物保持著覺知。這就是佛陀覺悟的那一刻──我們時常會看到照片上佛陀坐在菩提樹下、周身放光的那一幕──所象徵的意義。非常地平靜,如如不動,醒覺。」
「『佛陀』是指心識當中覺醒的本質,心識當中真正的心。在你內心當中,這是具足智慧的、知道的、清楚的、和明亮的。這就是佛陀夜睹明星、徹底覺悟的那一刻所象徵、所傳達的──那個『知道』。」
迦亞沙羅法師說:「阿姜查愛讓我們知道,深奧的其實是非常單純的。『無常』這真理是世界上最平實無奇的事,卻也是最深邃的;他非常強調這一點。他說,能以智慧住世的鎖鑰就是常念『無常』。」
「能夠從我們修行所有的起起落落當中得到學習,是重要的;懂得如何『自依止』──清楚地看清我們自己,是重要的。」
瓦基羅法師說:「我們來看看,如果我們以不希求任何回報的心來練習給予(以無所求、無所得心行布施),所有的波羅蜜是如何地能夠在那一刻也同時圓滿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。對我自己而言,『布施』是心靈生活的開始與結束。」
奇提沙羅法師說:「…………具有智慧的老師,具足德行的善友。當我們內心有了疑問,動搖、遲疑,混亂而困惑,這外在智慧的呈現將照亮這條道路。然而,善友和智者,在我們的生命中,也是我們『心』的一部分。……………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的智慧與德行的特質,也是我們稱為自己的這個心的一部分。最後我們必然會明白,『僧伽』最重要的是指內在無窮的德行。」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他們的老師阿姜查,在他健康急遽變壞之前對弟子們說的:「除了我的慈悲感受將與你們同在之外,願你們一切都好……。願佛法僧的祝福,持續地在你們的心中穩固地建立──願你們平安吉祥。」
× × ×
這是一本很棒的書,回歸智慧明白的懷抱,直截地回到我們的心。生命真誠、有質地的您,讓這本書也陪伴您身邊、心邊吧!
不是因為是自己翻譯的而介紹,是筆者感受到阿姜查的弟子們──這些法師都好棒,回到修持生活、回到心!推介此書,是筆者如實的心和希望,願一切有情知見如實之道,有一天跟佛陀一樣,喜悅光明覺醒地,親睹那顆星星!
記得有一首孩子唱出的歌,叫〈星星〉〔按3〕:
「晚飯後 我和妹妹
圍著爸爸
要爸爸說 星星的故事
爸爸說 每一顆星星 都有它們
一則美麗的傳說;
月圓日 一顆星星
閃爍光芒
在那古老 印度的天空
爸爸說 這一顆星星
就是佛陀
夜睹悟道的那顆。
夜睹悟道的那顆……。」
祝福每一個人、每一位有情,包括我自己!
筆者按:
1.《如實之道》阿姜查的弟子們 合著/法觀法師 譯;淨心文教出版(2003.5月再版)。歡迎索取,淨心07-7238430。
2. 紅鼻子馴鹿魯道夫,是首耶誕歌曲。原本法師在小島上寂靜地用功著,卻不明就裡地被請回了城市的寺院,結果等在那兒什麼事也沒發生;正巧的耶誕夜裡,外面世界歡樂氣氛中大聲播放的英文聖誕歌曲,一次次播放,終夜傳進寮房來,內心從反抗到接受…。
3. 收錄於《童心菩提心》馬來西亞兒童佛曲CD專輯中。黃慧音、張蔚乾聯合製作(繼哲法師、繼程法師作詞等);風潮音樂出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