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

京都無形化資產──「京都學(二)」活動記錄


  秋後涼爽的氣候,恰似漫遊於日本京都的氣息,正好是前來淨心聆聽「京都學」講座的好機緣。1013日淨心文教基金會邀請廖幸華老師講述京都的無形化資產,當日聽眾一起參與了解京都文化的特色,體會日本和服的穿搭之美。



  國人前往日本觀光已成風氣,2017年台灣赴日旅客人數高達456.4萬人次,然而,僅是走馬看花似的觀光旅遊,無法深刻體驗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及其美麗之處。例如古都京都有哪些無形文化資產呢?當京都人說請你吃「茶泡飯」,又有什麼意涵呢?而這些文化獨特性,留學日本數年的廖幸華老師,於短短二小時中,以風趣、深入淺出的方式,為大眾詳說京都五大無形化資產,如:和食文化、花街文化、節慶文化、和服文化、和菓子文化。

和食文化
  到目前為止,日本已經登記有23項的無形文化遺產。2013年日本的「和食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登錄為「世界無形文化遺產」。而京都無形化資產,最具代表性就是「和食」(飲食文化)。



  京都的美食,來自其豐沛、甜美的水源,京都甚至製作「名水地圖」讓遊客按圖索驥探訪,例如:平安時代知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,後人為他設立的晴明神社,神社內的井水據說具有治病功能;八坂神社的「美容水」深受女性遊客喜愛;另有流傳哀怨傳說的「鐵輪井」更是為愛所苦的怨婦專用。


  「和食」向來注重材料的物盡其用,追求不愧對神明的賜予,所以也考驗主婦們的智慧。和食另一個特點,是在備膳用餐的各個環節上與自然融合和顯現四季的輪換交替,例如碟碗等餐具精美的擺設,桌上插花和庭園景致等,讓人在飽嚐美食的同時盡享「五色、五味、五法、五愉快」。




  雖然如此,廖老師解說,京都人也有特殊的不留客習慣,當京都人說請你吃「茶泡飯」,其實是下逐客令,暗示請你該離開了!而不要傻傻的等待主人端出茶泡飯來。

節慶文化
  日本在1872年明治維新後,廢除傳統的曆法,改採西式曆法,按照傳統曆法而定的特定傳統節日,在日語中叫做「節句」,比較有特色的節日稱為「五節句」,即「人日の節句」(人日)、「上巳の節句」(上巳節)、「端午の節句」(端午節)、「七夕の節句」(七夕節)、「重陽の節句」(重陽節)。


  正月初七的「人日」至今仍保留著吃「七草粥」的習俗,這「七草」是採自正月從雪中發芽的新鮮嫩芽,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像這些植物一樣有蓬勃的生命力。三月初三「上巳節」也叫「女兒節」,在日本也稱「桃の節句」或「雛祭り」,會擺設人形娃娃,與還有散壽司、蛤蠣湯等節慶必吃的食物慶祝。 五月五日的端午節便是男孩節了。這個節日在日語中也叫做「菖蒲の節句」,菖蒲(しょうぶ)的發音和日語中「尚武」這個詞的發音一樣,這個節日也是希望男孩子可以在未來成長為勇敢的武士。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會掛上「鯉魚旗」,這個習俗也是受了中國「鯉魚跳龍門」故事的影響,寄託了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。



花街文化
  京都的藝妓已成享譽國際的日本傳統文化之一,京都有些地方推出「花街」遊樂觀光行程,讓觀光客體驗「茶屋」用餐、欣賞藝妓跳京都舞蹈。藝妓需經過很嚴格的訓練,學習歌、舞、樂器等嚴格的學藝訓練,尚在學藝者稱「舞妓」,入行逾20年的經驗豐富藝妓大多在高檔料亭表演,較少或不接待生客。


  廖老師以照片解說,分辨舞妓和藝妓的差別,在於頭飾的分別,舞妓的頭飾較為花俏,大姊級的藝妓頭飾則為樸素典雅,但共同之處皆是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。

和服文化
  講座當日,老師帶來一套正式和服和配件,現場親自解說和服穿搭方法。和服正確穿搭法網路有許多資料可搜尋,在文中不贅述。正式和服用料細節精美,且必須露出白色衣領(衿),並搭配草履,以及穿上白色襪子(足袋),炎炎夏日可以只用半衿。重點在和服內露出一段純白的「衿」才算正式穿著,「衿」也是一種裝飾的概念,浴衣相較於正式和服而言是較輕鬆簡便的服裝,年輕人和觀光客會在夏天穿著浴衣參加夏日祭典。


  京都有許多店家提供和服租賃,讓遊客體驗穿搭和服,也有專業人員協助和教學如何穿著和服。



盂蘭盆節文化
   盂蘭盆節的習俗是源自中國傳來佛經中目蓮救母的故事。日本自古以來,就遵循此節日,恭迎、供養自己祖先靈魂,並感謝保佑社稷平安的地藏菩薩。盂蘭盆節的時間大多在813日~16日之間,盂蘭盆節期間離開故鄉的人們多半會返鄉團聚,許多企業也會放長達約1周的假期。  

  京都地區盂蘭盆節習俗,有迎盆、盆中、送盆三階段,除了擺設祭壇、放上先人相片外,還有「精靈馬」(日語:精霊馬/しょうりょううま )作為祖先們的座騎,人們會用小黃瓜跟茄子做成馬跟牛的形狀,涵義上為「希望祂們盡早來到所以用馬迎接,並希望祂們坐牛慢慢回去」,此祭品顯現京都人們接待祖先,為祖先用心設想的溫暖心意。
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  盆中會請法師來家裡誦經,全家一起圍坐用大唸珠念佛,還有許多為小孩子舉辦的活動,例如發糖果、從二樓垂降籃子讓小朋友抽獎、放電影、花火大會、盆舞蹈等等,是每個人童年暑假難忘的回憶。

  最後送盆在京都會舉辦盛大的「五山送火」,送祖先靈魂回到黃泉,此時萬籟俱寂,燈火齊滅,獨留五山火光照亮夜空,是京都夏季的風物詩。


  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和京都景色之美,一堂講座著實說不完,下次講座廖老師繼續為聽眾講述日本茶道、日本佛教以及日式庭園之美,歡迎喜愛日本文化的大眾報名聆聽精彩內容。

  講座當日的錄音檔與講義,廖幸華老師同意開放下載,歡迎大眾線上聆聽當日精彩演講內容。



活動預告──
下次講座時間:1117日(星期六)下午230430
講座主題:日本庭園欣賞(一)
歡迎報名,報名方式:
1.網路報名:https://goo.gl/LrkNHd
2.歡迎來電報名,報名電話:07-7238363


財團法人淨心文教基金會
地址:80266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二路964
電話:07-7238363  傳真:07-7238405
郵政劃撥帳號:41645057 
戶名:財團法人淨心文教基金會
電子信箱:pure.org@msa.hinet.net
淨心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MCE.ORG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